模具的好壞與TPE注塑制品關聯性分析
熱塑性彈性體可概括為通用TPE和工程TPE兩個類型,目前己發展到l0大類30多個品種。從1938年德國Bayer最早發現聚氨酯類TPE,1963年和1965年美國Phillips和Shell,開發出苯乙烯—丁二烯—苯乙烯嵌段聚合物TPE,到70年代美歐日各國開始批量生產烯烴類TPE以來,技術不斷創新,新的TPE品種不斷涌現,構成了當今TPE的龐大體系,使橡膠工業與塑料工業結合聯姻大大向前邁進了一步。 世界上已工業化生產的TPE有:苯乙烯類(SBS、SIS、SEBS、SEPS)、烯烴類(TP0、TPV)、雙烯類(TPB、TPI)、氯乙烯類(TPVC、TCPE)、氨酯類(TPU)、酯類(TPEE)、酰胺類(TPAE)、有機氟類(TPF)、有機硅類和乙烯類等,幾乎涵蓋了現在合成橡膠與合成樹脂的所有領域。
模具是注塑廠制造的基礎,重要性不言而喻,沒有合格的模具就不可能有穩定的生產,但許多注塑工廠在這方面卻十分馬虎。要做好模具驗收這一關,組織設計及流程的嚴謹性是第一關。
一般來說,模具全壽命管理中的驗證接收流程至少有以下幾個部分:
1.設計評估:在設計階段要組織各相關部門會議討論模具的各指標如斜度、肉厚、干涉、PL線等及CAE分析。
2.TVR試模:模具驗證試模,驗證模具的干涉、頂出、外觀、段差、模具6大系統是否OK。
3.送樣確認:客戶在結構、外觀、裝配等方面確認樣品。
4.Cpk試模:從模具可量產性反面進行試驗,嚴格來說,新模生產最好能達到Cpk1.6才好。
5.接收登記:移轉模具相關所有物品如模具、備件、樣品、銅工、圖紙、水路圖、試模記錄、參數表等并登記編號納入本注塑廠的模具管理。
每一步都都有許多細節要掌握,而這個注塑廠在作業中省去了這5步中的第1,4步,導致了后來量產無法實現。其實模具接收過程的不嚴謹幾乎是這個行業的通病,但病就是病,終究要治療,否則注塑生產無法進行,模具開發失去了意義。在注塑工廠模具接收過程中,一定要做到組織合理,流程嚴謹,否則后患無窮。
相關資訊
同類文章排行
- 《熱塑性彈性體在汽車領域大顯身手:TPE、TPV、TPEE、TPO、TPU各展所長》
- 《TPE/TPR配色生產常遇色差難題,五大原因及解決辦法全解析》
- 《TPE/TPR成型多樣,超聲波焊接成新熱點,物料選擇是關鍵》
- 《導電TPE:突破高電阻難題,性能獨特且加工有講究》
- 《SBS基TPR鞋底料:認可度攀升、共混改性關鍵及原料性能影響剖析》
- 《熱塑性彈性體行業惡性競爭下,TPE配方設計特點、原則與流程揭秘》
- 《“橡膠黃金”TPE材料:應用領域廣泛,前景無限光明》
- 《TPE、TPR鞋底材料:性能卓越、成本可控,優勢盡顯獲認可》
- 《從雨刮器發明史到TPV材料應用:探尋汽車雨刮器的材料奧秘》
- 《玩具安全警鐘長鳴:PVC 玩具隱患多,TPR 材質成安心之選》
最新資訊文章
您的瀏覽歷史
